瑞金紅色培訓現場教學-博生堡

博生堡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紀念趙博生烈士而建造的。
趙博生是河北省黃驊縣人,曾任西北軍特種兵旅長、國民革命軍26路軍參謀長等職。1931年春,蔣介石為“圍剿”紅軍,把26路軍調到蘇區。在此期間,趙博生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14日趙博生和董振堂、季振同等率領26路軍17000余人在寧都舉行起義,加入紅軍,起義部隊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趙博生任軍團參謀長兼第十四軍軍長。部隊經過整編訓練,戰斗力大大增強,迅速壯大了紅軍的力量,使中央蘇區主力紅軍從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的3萬余人驟增到近5萬人;同時起義部隊把大量精良的武器裝備帶到蘇區,改善了紅軍的武器裝備,提高了紅軍的戰斗力。
紅五軍團成立后不久,在趙博生等的指揮下參加了贛州戰役、漳州戰役和南雄水口戰役、建寧等戰役戰斗,屢建戰功。廣大指揮員勇猛頑強,尤其擅長拼馬刀,表現出很強的戰斗力。蘇區軍民稱贊說:“一軍團的沖鋒,三軍團的包抄,五軍團的馬刀”。為了表彰趙博生和紅五軍團的戰績,在寧都起義和紅五軍團成立一周年時,中革軍委通令嘉獎趙博生,并授予他一級紅旗勛章。
1933年1月8日,在第四次反圍剿戰斗中,趙博生不幸右額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6歲。1962年,葉劍英元帥在八一建軍節前夕賦詩懷念趙博生:“寧都霹靂響天晴,赤旗高擎趙博生。虎穴堅持神圣業,幾人鮮血染紅星。”高度贊揚他為革命事業而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博生堡由青磚砌成,呈四方形,其寓意為趙博生是在第四次反“圍剿”中犧牲的。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后,該堡被國民黨反動派拆毀,堡內的《紀念趙博生同志》碑刻被當地群眾秘密搶救回家保存下來。1955年博生堡按原貌重建時,朱德親自題寫了“博生堡”三字,嵌于堡首,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也重新擬寫了紀念趙博生烈士碑文,立于堡內。
??????于都思政紅色文化培訓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長汀、古田、龍巖、井岡山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專業師資力量、知名黨史專家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理念對黨政干部、企事業單位和大中專院校的中青年骨干進行瑞金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黨性教育培訓、企業團建、研學旅行實施信念教育,把紅色基因代代傳! 我們竭力給您提供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
本文鏈接:http://www.cdxmyq.com/hspx/jd/492.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