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ywx2b"><strong id="ywx2b"><delect id="ywx2b"></delect></strong></bdo>

    <progress id="ywx2b"></progress>

    <tbody id="ywx2b"><nobr id="ywx2b"></nobr></tbody>

    主頁 > 教學基地 > 蘇區基地 >

    瑞金紅色培訓教學點_中央蘇區軍事博覽園

           中央蘇區軍事博覽園位于沙洲壩鎮烏石垅村,是中央蘇區時期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1933年5月至1934年7月的駐地,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1933年1月至1934年7月的駐地,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劉伯承、葉劍英、陳云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里生活和工作過。中央蘇區軍事博覽園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當中,占地面積約1500畝,是一個集革命傳統教育、國防軍事集訓和參與體驗為一體的紅色旅游景區。
    中央蘇區軍事博覽園
           1931年11月25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葉坪洋溪村成立,后來總參謀部隨軍委首長在前方指揮作戰,1932年底總參謀部改稱為總司令部,1933年5月總司令部部分人員從前線返回瑞金,機關就駐在沙洲壩烏石垅村,1934年1月,前方的紅軍司令機關也撤回瑞金,這時前后方兩個紅軍司令機關合并,辦公地點仍駐在這里,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后,這里經常遭到國民黨敵機轟炸,因此于1934年7月,遷往了云石山的梅坑村,直到長征出發。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原來是楊氏宗祠,建于清朝咸豐年間,由于整棟房子用白石灰粉刷,所以當地村民便稱為“白屋子”。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是全國紅軍和地方的最高政治工作領導機關。早在1930年8月,中共中央就決定中央軍委設總政治部。同年10月,中共中央在頒布的《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工作暫行條例草案》中,明確規定:“工農紅軍總政治部是指導全國紅軍中黨與政治工作的機關”。1931年2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將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改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并兼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軍委副主席毛澤東兼總政治部主任。11月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后,原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改為中革軍委總政治部。由中革軍委副主席王稼祥兼任主任,副主任聶榮臻。1932年1月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從中革軍委中分離出來,成為單獨機構,與中革軍委是平行關系,直屬中共中央和臨時中央政府領導。主任仍為王稼祥,后增加賀昌、袁國平為副主任,顧作霖、李富春先后代理主任。總機關剛成立時駐扎在葉坪洋溪村,1932年6月,紅軍總政治部隨中革軍委出發前方,1933年5月從前方遷回瑞金就駐扎在這里辦公。
           紅軍總政治部內設機構有組織部、宣傳部、動員部、敵工部、青年部、《紅星》報編輯部等。在這里辦公和居住的有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賀昌、楊尚昆,代理主任顧作霖(1934年4月),秘書長肖向榮,《紅星》報主編鄧小平和部分工作人員。
           1934年2月,紅軍總政治部在沙洲壩中央政府大禮堂,召開了紅軍第一次全國政治工作會議,總結了過去紅軍政治工作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的科學論斷,為以后人民軍隊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1934年7月,紅軍總政治部遷往云石山巖背村直到長征出發。2006年該舊址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里是總參謀部也就是總司令部和第一局舊址。這棟房子原是當地村民楊慧宣的私宅,建于1922年。當年在這里辦公和居住的有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朱德,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委周恩來,軍委代主席項英,總參謀長葉劍英、劉伯承,副總參謀長兼第一局局長張云逸等。
           1931年11月,中革軍委成立時下設總參謀部,總參謀部下設作戰科、偵察科、交通科、動員科、教育科和管理科等六個科。1932年底總參謀部改為總司令部,1934年1月,前后方的兩個紅軍司令機關合并,可以說這是“八一”南昌起義以來,我軍最高司令機關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
    下肖中共中央政治局舊址
    下肖中共中央政治局舊址
     
           這里是沙洲壩下肖村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舊址,這棟房子原是楊氏私宅,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到現在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原來駐在上海,(又稱之為少共中央局)。1931年2月,共青團中央就在中央蘇區成立了它的派出機構——共青團蘇區中央局,(又稱為少共蘇區中央局),領導蘇區團的工作,顧作霖任書記。1932年年底,在上海的團中央幾位領導人相繼被捕叛變,團中央機關幾乎癱瘓。1933年1月,團中央宣傳部長何克全(凱豐)等領導人從上海撤離來到瑞金,駐在沙洲壩下肖村。同年4月,少共蘇區中央局也從葉坪廟背村遷來這里與少共中央局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這時書記還是由顧作霖擔任。后來顧作霖調任中共閩贛省委書記,4月由何克全擔任少共中央局書記。
           共青團中央下設組織部(部長王用濟,后劉英擔任)、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后劉英擔任)、兒童局(書記陳丕顯)、秘書處(秘書長張愛萍,后胡耀邦擔任)、少先隊總隊部(總隊長王盛榮,后張愛萍擔任)。黨代表由周恩來兼任,參謀長張愛萍。青年實話編委會(主編陸定一,后魏挺群擔任)等機構。
           少共中央局是共青團的最高領導機關,共青團組織在蘇區的革命戰爭和建設中,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革命生力軍,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擴紅運動中業績顯著,為了搞好擴紅工作,少共中央局作了《關于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得到蘇區廣大青年的擁護和響應。1933年8月5日,少共國際師在寧都縣正式成立。9月3日,少共國際師開赴前線,為粉碎敵人“圍剿”又增添了一支生力軍。
           在共青團的組織領導下,蘇區的少年先鋒隊和兒童團組織,在組織和動員青少年參加紅軍、支前作戰、反對舊社會陳規陋習、建立革命新風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蘇區兒童團則成為兒童學習文化和共產主義思想的大學校。
           1934年7月,少共中央局遷往云石山田心村。1961年3月4日該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江西省文化廳撥款對舊址進行了簡單維修。1990年和2001年,團中央先后兩次撥款共60萬元,對舊址再次進行維修,并新建中央革命根據地青年團歷史陳列館,2004年4月正式陳列,對外開放。)
     
    下肖中共中央政治局舊址
    下肖中共中央政治局舊址
     
     
           中共中央政治局位于沙洲壩下肖,這棟房子原來是前清舉人楊會蓬的私宅,建于1879年,1933年1月至193年7月成為中央政治局的駐地,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么,為什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從上海遷來瑞金呢?這要從1931年4月開始說起。
           1931年4月,由于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被捕叛變,中共中央機關在上海已經不安全了,1931年10月18日王明前往莫斯科擔任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對中共中央實行遙控指揮,王明前往莫斯科前,任命博古為臨時中央負責人,(在此期間,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也分散前往全國各地開展工作。)周恩來也于12月前往中央蘇區擔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由于此時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局委員已不足半數,因此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稱為中共臨時中央(1931年9月成立),中共臨時中央不斷遭受破壞,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委員博古、張聞天、陳云等被迫從上海撤離來到瑞金,駐扎在這里。同年4月,葉坪的中共蘇區中央局也遷來這里辦公。組成新的中共中央局。
     
           1934年1月15日至18日,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在瑞金沙洲壩黃竹堪下召開。這是中共中央在蘇區召開的唯一一次全會,全會補選了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改選了中央政治局,首次設立了中央書記處書記,增設了白區工作部,黨務委員會、審查委員會等機構,將組織部改為組織局。選舉博古、張聞天、項英、周恩來等人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同志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政治局委員。另外,中共中央局下設機構有組織部、宣傳部、白區工作部、婦女部、黨務委員會等。在這辦公和居住的有博古、張聞天、李維漢、陳云、鄧穎超、毛澤覃、陸定一和部分工作人員。

    ??????于都思政紅色文化培訓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長汀、古田、龍巖、井岡山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專業師資力量、知名黨史專家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理念對黨政干部、企事業單位和大中專院校的中青年骨干進行瑞金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黨性教育培訓、企業團建、研學旅行實施信念教育,把紅色基因代代傳! 我們竭力給您提供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

    欧美日韩高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