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生命不息,讀書不止

讀書是毛澤東人生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毛澤東離不開書本,他不能停止每天的學習。即使在晚年,毛澤東患有各種疾病,不能站立或行走,每天躺在床上不停地看書。
毛澤東去世后,他晚年的專職圖書管理工作人員徐中遠和幾位有關同志在中南海毛澤東豐澤園故居和游泳館住處清點書刊。毛澤東一生讀過哪些書?毛澤東最喜歡的書是什么?晚年最喜歡讀什么書?以下是徐中遠的回憶。
一生中閱讀時間最長,讀得最多的一本書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之一是《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是毛澤東讀過的第一部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那是在1920年,當時毛澤東27歲。在接下來的57年里,毛澤東不知讀了多少遍這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這本書中許多精辟的結論,他幾乎都能背下來。
毛澤東是怎么讀《共產黨宣言》的?帶著實際問題讀《共產黨宣言》,或者遇到實際問題,從《共產黨宣言》中找到答案和解決辦法。
面對前進路上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以及實際遇到的沒有想到的困難和問題,該怎么辦?毛澤東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讀《共產黨宣言》,從《共產黨宣言》中找到戰勝困難、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力量,找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靈感、思路、方法和途徑。對于這一點,毛澤東本人曾經說過:“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必須認真閱讀,閱讀后必須理解。你必須分析、探索、了解中國的國情和自己的工作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將成為行動指南。”

毛澤東學習的《共產黨宣言》英文版一頁
毛澤東不僅研習了中文版的《共產黨宣言》,而且對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也很感興趣
毛澤東當年的秘書林克同志回憶說:從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又開始學英語了。”毛主席想學一些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選的就是《共產黨宣言》,這本書的文字比較艱深,而且生字比較多,學起來當然有不少困難,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堅強。我發現他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一頁到最后一頁,都密密麻麻地用蠅頭小字注得很整齊,很仔細,他的這種精神,很感人。”
對于這個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毛澤東每次重讀都會補充。他的老人還幽默地說:“我活一天就要學習一天,盡可能多學一點,不然,見馬克思的時候怎么辦?”
在他老人生命的最后幾年,臥室的書房和床上放著一大行印刷的《共產黨宣言》和兩本戰爭年代出版的書籍,里面有出版的字非常小而破舊的書籍《共產黨宣言》。
因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所以他用1963年印的大字作對比。他所讀的版本存于中南海故居:1943年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博古譯;1949年解放出版社出版,按蘇聯莫斯科外事局出版局中文版再版;196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馬克思和萊斯利編撰局轉載了這本大書和其他幾本。
1976年9月毛澤東去世后,我們在他的書房里讀到了經常讀的書,還發現了兩本戰爭年代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以及他生前讀過的英文版。當然,這不是很完整。1920年陳望道的譯作在故居中就沒看見。他讀過的各種版本都在戰爭中丟失了。1939年底,他說他讀《共產黨宣言》不少于一百遍,以后幾十年讀了多少遍(包括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誰能說清楚!我們知道的是:《共產黨宣言》陪伴毛澤東57年。毛澤東也讀了57年的《共產黨宣言》。這是毛主席一生中讀得最長、讀得最多的馬列主義著作。
他生前最后一本書是《容齋隨筆》
晚年,毛澤東飽受各種疾病的折磨,視力下降,身體越來越虛弱,但他仍然堅持每天以驚人的毅力讀書。平裝本上的小平裝本已經看不見了,只要看看新印的大印刷品就知道了。他想讀什么書,除了他身邊那些他可以親手讀的書,其余的都是我們提供和搜索的。
當時,我們的工作制度規定:毛主席什么時候想看這本書,在哪里找到的,是新買的還是從外部借來的,書名、作者、翻譯人員、出版單位,出版時間、格式、份數、歸還時間、閱讀意見、批準畫作,等必須登記清楚。根據我們當時的記載,毛澤東生前最后一本書是《榮齋隨筆》,那是1976年8月26日,距9月9日毛澤東辭世的日子僅14天。

毛澤東讀過的《容齋隨筆》
毛澤東為什么在生病的最后幾年還看榮齋散文?
在我的理解中,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生命不息,讀書不止”“決心學習,至死方休”的思想、理念、精神的自然驅動。
毛澤東從小就喜歡讀書。毛澤東的一生就是讀書的一生。1939年,46歲的他說:“年老的也要學,我如果再過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學9年零359日。”毛澤東這樣說,他在行動上也是這樣做的。直到1976年病危的日子,他還堅持讀書。
1974年8月,毛澤東被診斷為老年性白內障,眼睛漸漸看不清任何東西。1975年8月中旬,北京廣安門醫院的唐由之醫生為他成功地施行了白內障摘除術。兩天之內,毛澤東終于有一只眼睛看清楚了。
盡管只有一只眼睛,他仍然堅持日夜看書。病重危重的時候,日不進食,體弱無力,自己的手無力舉書,就讓工作人員給他拿書;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讓身邊的同志給他讀。
1976年8月26日,毛澤東已經病重。他幾乎每天24小時躺在床上(此時他已無法下床),他的飯菜是用勺子喂的。但對他自己來說,還是廢寢忘食、不分晝夜地看書。
當晚9點45分,秘書張玉鳳告訴我說,主席要看《容齋隨筆》,你趕快找一部大字的送過來。我急忙跑到毛主席書庫(即中南海增福堂,因毛澤東個人藏書比較多,為便于保管和使用,經當時中央有關領導同志批準,特將增福堂命名為“毛主席書庫”)。
毛澤東的大部分書籍,包括報紙和雜志,都存放在這里。因為這里所有的書、報紙和雜志都是從別的地方搬來的,而且還沒有來得及整理和編排好順序。因此,他以前看過多次的那部大字線裝本《容齋隨筆》一時找不出來,于是我立即聯系北京圖書館,請他們幫忙找一部大字線裝本《容齋隨筆》。
毛澤東有晚上看書的習慣,特別是60年代中期以來,經常在深夜要書。
為了保證和及時滿足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夜間閱讀的需要,北京圖書館領導經過研究,成立了工作組。這個工作組有人在白天、晚上、節日和假日值班。在晚上和節假日,大廳里有一個人和其他人員。
有了這個工作組,我們就方便多了。當毛澤東要書時,他的圖書館暫時沒有或找不到(由于藏書量大,分類不準確),我們可以聯系這個工作組。難找的書,難找的詞,在北京圖書館同志的支持下,通常都能很快解決。
對于晚年的毛澤東來說,讀《容齋隨筆》也許是一種放松。”《融齋雜文》是南宋洪邁所著的一篇關于百經、文學藝術、宋代品評等方面的筆記,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五集。實際上就是一部讀書“隨筆”的匯集。
作者寫下了他當時的所見所聞、耳聞目睹的有價值的故事、軼事、靈感和啟示,有時還增加了一些個人的點評、想象和發揮。有意思,也有一定的思想性。篇幅不長,讀起來容易,記起來容易,開卷受益。這是毛澤東一生中比較喜歡讀的筆記性體裁的書籍之一。
??????于都思政紅色文化培訓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長汀、古田、龍巖、井岡山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專業師資力量、知名黨史專家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理念對黨政干部、企事業單位和大中專院校的中青年骨干進行瑞金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黨性教育培訓、企業團建、研學旅行實施信念教育,把紅色基因代代傳! 我們竭力給您提供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
本文鏈接:http://www.cdxmyq.com/wh/jgs/287.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